我们得到的一切都来自三个因素,能力、运气、付出
今天谈谈我们人生得到的一切和什么有关。人生在很多方面和投资非常相似,不同点在于,人生是慢反馈,而投资表面上是快反馈。投资的每一个决策,都会在下一秒、下一个小时、下一天,看到决策的反馈,虽然短期的反馈意义不大。而人生的许多决策,可能要花很久才能得到反馈。甚至,一个人的人生是否幸福,要到人生最后的时光才有答案。

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人生的结果呢?过去,我一直认为人生的结果主要来自两个因素:能力和运气。但是,在这几年后我又重新做了一些思考,认为即便在能力和运气同等条件下,“付出”的多少和大小,也会影响人生的结果。

和往常一样,我始终认为人生结果的好坏,成功或者失败,都是开放式的。没有人能定义别人的人生,只有我们自己。所以,我们在这里谈到的,得到所有一切的结果,也是开放式的。

 

 

第一个因素:运气

中国人都喜欢说一句话“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”,我们看到排名在前面的都是和运气相关的。运气真的很重要吗?有一次我和一个今天的“顶流基金经理”沟通投资,我说长期看投资中最重要的是能力,短期是能力和运气。他笑了笑,跟我说,其实长期看最重要的还是运气。

今天我们许多人都已经工作很多年了,有些人工作了超过10年,期货交易培训免费学习找顺乐投航有些人工作了5-6年。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,从象牙塔从来的第一份工作对我们是否有足够强的影响?我一直认为,第一份工作不能说是确定性的,但也足够重要。因为之后大部分公司都愿意招有经验的人。如果你毕业第一份工作就进入投资银行,或者券商,或者基金公司,那么只要不断努力,前途不会很差。相反,如果你的第一份工作去了普通的银行,保险等机构,那可能再努力也很难进入一线金融机构。

那么刚毕业就能去大外资投行的人,他们靠的是什么呢?有些人是能力,但也有一些人是运气,而这个好运气有改变了他的一生。《大空头》作者Michael Lewis当年一毕业找不到工作,也是运气误打误撞进了所罗门兄弟公司,从而成就了他最懂金融的作家地位。甚至想到我自己,职业生涯中伴随着各种“好运气”,如果没有这些运气,一定不会有今天的行业影响力。

关于“好运气”,做投资的人听得最多的就是巴菲特,他一直强调自己能够成功最大的原因是:运气,出生在了一个正确的国家和正确的时间。我曾经深度研究过巴菲特的成长史,发现他的好运气集中在几个方面:

1)出生在大萧条后的美国,之后一路就是美国的长期国运和牛市。只有一个长牛的国家,才能出股神;

2)他出生在一个上层家庭,爷爷辈很有钱,父亲虽然经历了大萧条但也当过国会议员;

3)因为他家庭在奥马哈属于上层家庭,所以认识了另一个奥马哈上层家庭的朋友,芒格(关于芒格对于巴菲特的影响,这里不多做阐述)。

如果巴菲特这个关于运气的案例不足以让你感到震撼,那么我们看下面一个故事。

1973年的时候,美国有一个程序员看到了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需求,他设计了一个叫做CP/M的操作系统。这个系统有非常好的层次结构,系统的BIOS会把操作系统和其他模块以及硬件配置分隔开。

CP/M“携带了基本的制造块”,它使整个计算机业界的设备变得更加统一。很快,约2000家计算机公司使用了他的程序。到1979年,CP/M已经成为8位数微处理器计算机的实际标准。这是世界上首创的第一个实用软件API,也就是软件之间的交互接口。之后有一家叫做IBM的公司上门,希望在他们新的个人电脑里,全部安装这套系统。

许多人会第一反应,这个故事不就是比尔.盖茨吗?其实今天,有多少记得另一个人:Gary Kildall。盖茨的Dos系统其实全部来自Kildall研发的系统。无知的Kidall把操作系统的许可使用权以2.5万美元卖给了盖茨。甚至一开始,盖茨把IBM介绍给了Kidall。但是后者并没有意识到IBM的重要性。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。在一开始IBM的方针是,推出没有操作系统的电脑,用户可以用40美元购买Dos系统,或者240美元购买CP/M-86系统。

关于如何错失IBM这笔本世纪最具价值的生意,流传着许多版本。有的说这位电脑博士骄傲自大,所以当IBM带着一生难遇的大生意找他时,他竟然驾着他的双引擎小飞机兜风去了,留下当律师的太太和IBM打交道。面对IBM一大堆不泄密的限制协议,她不乐意了,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讨价还价上,双方达成的唯一协议就是要数字研究公司不泄露IBM来访这件事。但Kidall断然否定这种说法,他说上午去处理一件紧急事务,下午3点就赶回来以便和IBM的人见面。对于IBM要签署的文件,他赞同妻子的做法。对于失去这次机会,他也只是耸耸肩而已。基尔代尔猜想盖茨“做出了他认为是最好的生意决定”。

无论如何,这位1982年就身价超过1500万美元的天才,最终在80年代末沉沦。他看着自己精准判断的个人电脑市场崛起,自己却没有分到一点点的甜头,而当初的小弟比尔.盖茨已经成为行业的革命者。他终日借酒消愁,1994年7月,年仅52岁的基尔代尔在加州蒙特利的寓所里,头部撞地,三日后不治身亡。一代大师凄凉离世,彻底告别了他爱恨交加的电脑业。接下来的都是我们看到的历史,盖茨最终成为了全球的首富,而没有人记得有过Kidall。如今,有人问盖茨他成功中多少有运气成分,盖茨也会笑笑说:很多很多。

有时候我会想,巴菲特和盖茨的命运,是不是真的被那一点点运气所改变。如果巴菲特没有生在这样的家庭,甚至没有在家庭医生的聚会上认识芒格。如果盖茨没有拿到IBM的协议。那么今天还会有他们吗?也许没有。但美国一定还会有价值投资股神,美国也一定还会出现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革命。

所以一些历史的大事件或许是必然,但是我们个人命运的小事件,许多都是偶然。对于个人来说,要明确理解运气的重要性。也只有理解了运气的重要性,我们才能区分生活中的能力和运气。

 

第二个因素:能力

做投资的人也经常会听到两句话:通过运气赚来的钱,会通过能力全部亏回去;期货交易培训免费学习找顺乐投航一年三倍者很多,三年一倍者很少。这两句话,都反映了能力会对长期的结果,带来很大影响,而且时间越长,越能看到能力对结果带来的影响。

我们继续以投资为例子,拉长时间看,收益率背后是企业盈利的增长,而估值波动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。那么一个投资人的能力,最终体现在对企业长期价值的理解,这就是认知的能力。所以,大家都会说:投资是认知的变现。但是,如果放在很短期的时间维度,比如说一天,认知能力和没有认知能力的选股结果看不到本质区别。甚至如果只是一年的维度,我们拿巴菲特和10个散户大妈比赛,巴菲特也未必是一年下来成绩最好的那个。但是如果把投资比赛拉长到10年以上,那么巴菲特一定是那个成绩最好的。

股票市场的价格拉长看,必然是反应时间的真相,股价会无限接近于真相。根据约翰.博格的投资小红书(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)统计,1900到2016年标普500的年化回报率为9.5%。其中企业基本面改善带来的回报率为9%,而由于市场情绪波动导致的估值变化仅仅影响了0.5%的收益率。

从这个数字我们看到,拉长时间来说,股票价格无限接近于基本面信息。估值的波动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。从公司股价表现看,也的确如此。长期表现优异的公司,一定是基本面真的长期增长优秀的企业。

那么最优秀的投资人,必然是能看清楚真相的那批人。他们或多或少,具备普通投资人没有的能力。我们也知道,超额收益的背后,就是一种“edge”,竞争优势。

当然,我们比较喜欢拿投资来举例子,事实上,能力对结果的影响,体现在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,不仅仅是做投资。

能力是一个我们自己唯一可控、并且可积累的因素。那么如果我们希望得到更多,就一定要提升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。芒格说过一句话:如果你想得到一样东西,最好让自己配得上他。确实,如果我们要得到自己想好的美好结果,那么一定要有相匹配的能力。

when luck has little influence, a good process will always have a good outcome!能力很多时候,并不完全代表一种结果,而是一个专业的过程。无论是专业的体育运动员、厨师、作家、投资人、管理层,他们都有区别于业余选手的工作流程。在一个好的流程下,能提高实现好结果的概率。

既然我们知道,能力是唯一可控的因素,那么我们就需要去不断积累自己的能力。这里面又会看到一个影响因素:时间回报率(Return of Time)。有些能力,是花了时间后,必然能有效果的,这些应该是我们投入的方向。有些能力,是花了时间后,不一定有效果的,这些就不应该是我们投入的方向。

许多人对于能力有一个严重误区:经验(experience)不等同于专业力(expertise)。有些人在某个行业有很长的经验,并不等于他在这个行业的能力很强,特别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。比如,有人炒股炒了20年,经验丰富,但不等同于他真正懂投资。在许多领域,所谓的有经验专家,在判断未来的趋势上,正确率并不比随机的猴子要强。

说了那么多,总结一句话:能力是我们能把控的几乎唯一因素,想要得到更多,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。这里面也一定要去做有时间价值的方法,投入的时间越多,能必然带来能力的提升。否则即便有经验,也不等于有能力。Return of Time,就特别低。

 

第三个因素:付出

大部分人都能理解结果来自运气+能力的结合,但我个人有一个原创的思考:付出,也对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这一点恰恰被许多人忽视。

我们先做一个假设,同样有两个基金经理,两个基金经理的运气和能力都是一样的,并且他们个人得到的收益都和管理规模的大小有关。其中一个基金经理愿意管理100亿,另一个基金经理只愿意管理30亿。毫无疑问,在相同能力下,管理100亿的基金经理长期能在业绩报酬上,比管理30亿的基金经理拿到更多;但我们也知道,管理100亿会比管理30亿更辛苦,难度更大。

这里面的差异,就是两者付出的大小不一样,或者说,在这一件事上的付出大小不一样。可能一个基金经理,他希望有更多自己生活的时间,陪陪小孩和家庭。另一个基金经理,他可能没有家庭方面的牵绊,愿意付出更多。

我一直有一个底层的世界观:得到任何东西,都要付出某种“代价”。最简单的,如果要获得收益,那么这个代价就是承担风险。人生中,任何一个我们要得到的东西,都多多少少有代价,很多东西的代价,就是时间投入。

可以说,付出并不是一种能力,而是一种选择,不同的人,有不同的约束条件,有不同的价值排序,他们对于不同事情上的付出也不一样。

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,我都认识极其优秀的基金经理,管理着比较小的规模。他们都是业内的口碑顶流,但在业外几乎没有人听说过。我曾经也就这个问题和他们讨论过,有人选择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留给家庭,也有人选择自己工作的压力,面对的责任不需要那么大。显然,越是优秀的人,越理解得到一样东西所换取的代价。

事实上,我自己也是这样一个世界观。过去几年我保持一周30到40小时的工作时间,在这个基础上,我能投入时间在孩子的陪伴、自我的学习、身体的锻炼等方面。许多人和我谈论业务合作,我基本上都拒绝了。因为,我会立刻去思考,自己要付出什么样的“代价”。同样,我也内心佩服那些比我更勤奋的人,他们也理应得到更多。

付出,是一个人内在价值体系的折现,没有对错。有些人,追求事业上的成功,有些人,追求家庭生活的美满,有些人,追求自我目标的实现,有些人看重物质,也有些人看重精神。内在的价值体系,又和我们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、父母教育、人生经历等各方面有关。

就像有一个哲学家说过的,最终评判我们人生的,是我们自己。

理解三要素,才能更好的生活/工作

资产负债表是需要打平的。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资产,背后也隐含了一种负债。任何我们配不上的资产,最终都会变成负债。

我们得到任何一样东西,有两个重要的步骤:1)想清楚得到这个东西背后,需要什么样的能力。如果我们有相匹配的能力,时间拉长(或者频率提高)我们就能得到。如果我们没有相匹配的能力,那么我需要知道如何有效提高这方面的能力;2)我们要知道,得到一样东西背后,要付出什么“代价”,想清楚自己是否愿意承担这个代价。

最后,不要让运气来左右我们的世界观。期货交易培训免费学习找顺乐投航这个世界上,一定有好运气的人,但运气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元素。

最后的最后,还是我们一直强调的,任何事情的结果,都不需要和别人比。我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、愿意付出的成本下,做好“绝对收益”就行。人生有舍才有得,每一个得到的背后,都有舍弃的东西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以下吧
点赞105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图片正在生成中,请稍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