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 10 种情况请紧急转诊!基层新冠指南最新发布

 

1 月 11 日,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(第一版)》在《中国全科医师杂志》正式在线发表。
图源:中国全科医师杂志官网
该指南对基层诊疗和服务提出了针对性建议:
  • 重型、危重型患者需根据早期预警指标识别,主要从呼吸困难严重程度、呼吸频率、伴随症状、指氧饱和度、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、CRP、胸部影像学等方面判断。
  • 以下情形可进行一般转诊:发热或体温过低;咳嗽严重影响睡眠;中重度呼吸困难、厌食、呕吐或腹泻;静息非吸氧状态下指氧饱和度 ≤ 93%;新出现心电图异常,或原有基础上出现新变化;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,CRP 指标明显升高;原有基础疾病加重;其他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情况,如肺部 CT 检查、各种化验等。
  • 根据以下情况启动紧急转诊:静息非吸氧状态下,指氧饱和度 ≤ 90%;重度呼吸困难;心率持续 ≥ 120 次/min;心悸、胸痛,伴有心电图异常或心肌酶异常;神志淡漠、嗜睡或昏迷;出现休克;孕妇突然出现腹痛,且进行性加重;孕妇自觉胎动减少或停止;怀孕期间新出现的阴道出血或流液;小儿出现拒食或喂养困难,有脱水症,出现意识障碍或惊厥,鼻翼扇动、三凹征等。
  • 根据患基础疾病情况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、感染后风险程度等度人群进行分类、标记,确定不同服务内容。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识别与处理
基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重症识别与处理流程图
1、重症(重型及危重型)高危人群的划分
以下人群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,需要特别关注:
  • 年龄 ≥ 65 岁,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。
  • 有心脑血管疾病(含高血压)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、糖尿病、慢性肝脏、肾脏疾病、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。
  • 免疫功能缺陷者(如艾滋病患者、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者)。
  • 肥胖者(体重指数 ≥ 30 kg/m2)。
  • 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。
  • 重度吸烟者(> 400 支/年)等。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重症的高危因素分类分级
2、重症(重型及危重型)预警指标的识别
1)发生重症的早期预警指标(有以下指标变化之一应警惕病情恶化)
 成人

  • 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。

 

成人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级的症状表现
  • 呼吸频率增快,出现三凹征、紫绀等。
  • 出现胸痛、跌倒、神志改变(如嗜睡、意识模糊、行为改变、难以唤醒等)、严重呕吐或腹泻、低血压、尿量减少等。
  • 指氧饱和度进行性降低。
  •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。
  • CRP 进行性上升。
  • 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。
 儿童

  • 呼吸频率增快,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(气促、呼吸费力等)。
  • 查体出现三凹征、紫绀等。
  • 精神反应差、嗜睡、惊厥。
  • 指氧饱和度进行性降低。
  •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和/或血小板减少。
  • CRP水平明显升高。
  • 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。
  • 以上预警指标中的辅助检查项目,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可根据本机构实际可及情况选择参考。
  • 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。
2)指氧饱和度检测注意事项
3、基层诊治一般转诊和紧急转诊指征的把握。
1)一般转诊
基层医生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,经过常规诊治,以下症状持续不缓解,或辅助检查指标恶化,可酌情考虑一般转诊:
  • 发热(体温 ≥ 38.5℃),或体温过低(体温 ≤ 35 ℃)。
  • 咳嗽严重影响睡眠,伴或不伴咳黄痰。
  • 中重度呼吸困难。
  • 厌食、呕吐或腹泻。
  • 静息非吸氧状态下,指氧饱和度 ≤ 93%。
  • 新出现心电图异常,或原有基础上出现新变化。
  • 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,CRP 指标明显升高。
  • 原有基础疾病加重。
  • 其他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情况,如肺部 CT 检查、各种化验等。

2)紧急转诊

基层医生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,出现以下情况应启动紧急转诊:

  • 静息非吸氧状态下,指氧饱和度 ≤ 90%。
  • 重度呼吸困难,成人呼吸频率 ≥ 30 次/min(< 2 月龄儿童,呼吸频率 ≥ 60 次/min;2~12 月龄,呼吸频率 ≥ 50 次/min;1~5 岁,呼吸频率 ≥ 40 次/min;5 岁以上同成人)。
  • 心率持续 ≥ 120 次/min。
  • 心悸、胸痛,伴有心电图异常或心肌酶异常。
  • 神志淡漠、嗜睡或昏迷。
  • 出现休克。
  • 孕妇突然出现腹痛,且进行性加重。
  • 孕妇自觉胎动减少或停止。
  • 怀孕期间新出现的阴道出血或流液。
  • 小儿出现拒食或喂养困难,有脱水症,出现意识障碍或惊厥,鼻翼扇动、三凹征等。
  • 其他需要紧急转诊的情况。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
基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流程图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基层管理
1、人群风险分级评估
根据患基础疾病情况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、感染后风险程度等分为 3 个类别:重点人群(高风险)、次重点人群(中风险)、一般人群(低风险),分别用红、黄、绿色进行标记,颜色不同,服务内容不同。也可采取评分方法进行评估,确定健康风险级别。
居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自我评估表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级别评分表
2、社区分级管理
社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流程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健康服务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以下吧
点赞133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图片正在生成中,请稍后...